本工程任務(wù)以防洪排澇為主,兼顧改善水生態(tài)。根據(jù)本工程現(xiàn)有的河道排澇格局,通過堤防(護岸)加高加固、新開排澇河道、閘站建設(shè)、岸坡綠化和信息化建設(shè)等綜合整治措施,使海鹽城區(qū)達到防洪標準 50 年一遇,排澇標準采用 20 年一遇 24 小時暴雨一日排出的防洪排澇能力。
本次工程設(shè)計范圍為南至三里橋港,西至武通港、大麻涇港、醬園港,北至醬園港,東至鹽平塘、白洋河,總面積為 47.92km2。
本工程主要建設(shè)內(nèi)容包括南臺頭河、鹽平塘、醬園港、武通港、大麻涇港、三里橋港等邊界河道沿岸新建或加高加固防洪堤,古蕩河、小麻涇港、大曲港等內(nèi)河排澇水系綜合整治,林家浜閘站等閘站改建、自動化改造,天仙湖等新增調(diào)蓄湖,中葉浜等新開排澇河道。整治河道長度 74.80km,新建加固堤防護岸工程總長度 59.374km,其中堤防工程 32.298km,護岸工程 27.076km;新開排澇河道 2.565km,清淤河道 17.257km,新增調(diào)蓄湖 3 處 1005.2 畝;新建強排入海泵站新建 1 座,排澇流量 39m3/s;配套工程:閘站新建、重建、加固 4 座,水閘新建、加固 4 座,排澇站新建 1 座,閘(站)信息化改造 28 座,新(改)建防汛橋 5 座。堤防、閘站、水閘等防洪標準為 50 年一遇,主要建筑物級別為 3 級,次要建筑物級別為 4 級,臨時建筑物級別為 5 級;護岸工程建筑物級別為 5 級;何家橋排澇站防潮標準為 300 年一遇,主要建筑物級別為 1 級,次要建筑物級別為 4 級,臨時建筑物級別為 5 級。